第6章 三堂伯-《李小囡吾家阿囡免费阅读全文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3/3)页
    “我记得,是伊家。”挨着李士宽的族老接话确认。
    “阿拉族里能照一等份出铜钿的,可没多少家,这样的人家,去平江城考个试总是考得起的,侬讲是不是?”李士宽看向族长笑道。
    “贪得无厌!”族长啐了一口,“家里明明不差这些铜钿,还要跑过来哭穷!”
    “就是嘛,我就是这个意思。”李文喜忙转了口风。
    “不说这个了,瞧样子,今年年成不错。”族长岔开了话题。
    众人又说了一会儿话,各自回去。
    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    侬:你;
    伊:他/她;
    阿拉:我们;
    伊拉:他/她们;
    铜钿:铜钱;
    落苏:茄子。
    ?        ?科举的几件小事:
    ?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一是高先生为什么没看出李小囡和李学栋,因为童试的规矩,是一考一天,在天亮前进场,天亮的时候开始考,考到天黑,不许点灯。
    ?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以前没有电灯的,用灯笼照明,那个光亮度,大家可以想象。
    ?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李学栋的两个同窗在紧张的考试,而且不可能让他们坐得很近,出场又不是一起,所以不会有机会离近看的。
    ?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科举考场也查长相,但都是描述,比如身高几尺几寸,瘦还是胖,面白无须,长脸高鼻,圆脸小眼……
    ?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二、科举是先考秀才,再考举人,再考进士:秀才是要考三场的,分别是县试、府试和院试。
    ?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一般来说,二月考县试,在县城考,由县令主考,考过了,四月考府院,在州府(类似现在地区)驻地考,由知府主考。
    ?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比如文中昆山县归属平江府,那府试就在平江城考。
    ?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考过府试,就可以去考院试了,院试在七八月份,考试地点,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省会。
    ?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院试考过了,才算是考取了生员的资格,就是俗称的秀才。
    ?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考试的过程和试题如文中所写,只是文中的格致这一科,历史上只有光绪皇帝那时候考过,小闲把圣训这一科,替换成了格致。
    ?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以上出自《清代科举考试述录》
    ?
    ????
    (本章完)
    第(3/3)页